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

轉腿與外板加壓 ski初學者的兩種教法

那天,一個滑雪群組裡面討論到ski初學者的教學中,轉腿與外板加壓兩種作法,一起參與了討論,把對話整理成了這篇文章。

ski初學者的教學中,一開始的全制動轉彎(或稱犁式、A字、八字等等),一般有轉腿或外板加壓兩種教法,轉腿自然就是4大技巧中的Rotary,外板加壓的定義倒是模糊了些,可以是edge或壓力控制、重心轉換,在APSI中,我們強調的是兩者皆有,一個融合的概念,我想各家滑雪單位應該也沒有人認為只要其中一者就可以轉彎吧。

回到教學上來說,我覺得剛剛有位朋友說得最得我心,他說到,站距寬用加壓,站距窄用旋轉,我也獲得同樣的觀察,但我認為實際上,這是地形的結果,也就是說,在一個學生較沒有自信可以控制的地形,或者我們可以直接說,一個比較陡的坡,要安心的控制速度,學生自然傾向一個寬一點的A字,反過來,緩坡,一個速度累積慢的坡,窄一點的A字,才有可能被學生使用。因為,我們別忘了,在教導轉彎之前的學習歷程中,學生學到的,就是A字煞車,所以對他們來說,控速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大A字,所以寬窄的A字其實是學生對坡面的自然反應。

所以回過頭來,當今天一個教學者,認為轉腿比較重要的時候,要成功的教學,一定要搶到一個和緩的平坡教學,不然,學生無法克服心理恐懼,變成大A字,腿都張到最開了,根本沒有空間轉腿。同樣的,反過來說,有時候,場地擁擠,被迫要到比較陡一點點的坡教初學者,教練用外板加壓,或者說,重心轉換,反而更能得到效果。在澳洲體系裡面,場地的選擇非常重要,甚至一度我覺得,其實教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選擇場地了,但實際上是先對理論有充分了解後,才能選對場地。




所以回到兩種教法,我認為兩者都很不錯,但不同的教學場地,會有不同的成效。譬如說好了,我在澳洲perisher的smiggins教學,有魔毯,有緩坡,有j-bar,完美的教學場地,我想用什麼方法,就用什麼方法,每天換一種都可以。

但上一季我在苗場,最一開始有個很平的坡,但是要爬,再來的坡是最簡單的纜車下來,就有點陡,是連大A字都有點吃力的狀況。是一個只用轉腿或外板加壓其中一種教法都無法順利教學的場地。而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,先在平坡練習簡單的A字煞車,單邊轉彎,了解轉彎是轉腳,並且移動重心,但主要強調在轉腳,之後就搭纜車上去,一下去後,練習橫滑斜切Traverse,因為,對於初學者實在是太陡了,Traverse可以有效的幫他們渡過這些陡坡,再來,這是個十分有效將重量平衡在山下腳的訓練。來回traverse三四趟之後,學生自然能理解重量要平衡在哪一邊,然後,也比較能適應坡度了,而我們也渡過了陡坡,這時再重新開始回到A字轉彎,練習轉腿,而我會要求他們在彎與彎的中間接上剛剛那些Traverse的動作,確保重心的移動,自然而然就會轉彎了。

一個優秀的指導員除了對於滑雪理論與教學理論要有充分了解,更要能會按照每個場地設計一些教案,以去因應該場地的地形、學生未來的挑戰,而不是照本宣科,一套教法走天下。

畢竟,滑雪教學的目的,是讓學員不用在依賴我們,可以自己去滑,所以指導員的工作就是安全、開心且有效率的,達成這個目標。

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

你是是如何入門滑雪的呢?

近年來滑雪運動十分熱門,但一般台灣人是如何入門滑雪的呢?

按照我覺得最好到最壞的排序來一一介紹吧。



不得不說,最佳的應該是參加專門三天以上的滑雪團吧。雖然在還是有些如前置成本這樣的問題在,也就是有不知道會不會喜歡之下花一筆不小的錢與假期。為什麼這樣最佳呢?一般來說,在有教練下,初心者的進程,狀況好第二天就可以自力滑雪享受樂趣,狀況不好第三天應該也可以得到許多成就感,三天的旅程多半是苦盡甘來、倒吃甘蔗。同時旅程的會認識一批好友,有同梯扶持、有前輩效法、有師長指導,學習的路上都不會孤單,也比較不容易迷失方向。

類似的還有,跟會滑雪的朋友一起出門滑雪,很多留學生就是這樣學會的,雖然可能天數稍短像是兩天,或者缺乏專業的教練。(但台灣的滑雪團教練是不是真的全部都比朋友互相教專業,這種會引起戰火的話題,我還是少說一點。)

自己去找滑雪學校也是不錯,行程的安排上比較彈性,但相對來說要準備的功課也就比較多。滑雪畢竟是一項陌生的運動,在初期有比較好的規劃與長天數的學習總是比較容易上手。



再來是在雪場工作自行摸索、老鳥帶菜鳥學滑雪。相對上面專門的滑雪旅遊,在雪場工作最大的好處就是省去了住宿成本,但雪票、雪具等等對這些窮背包來說又是另一個沈重的成本,很多人在此就裹足不前,但在此我要討論的是那些已經花下重金,買雪票雪具滑雪的背包。由於窮,所以根本不可能花錢去滑雪學校上課,就我記憶所及,除非是在雪場工作有免費的課可以上,不然我還真的沒有印象有哪些背包真的花錢去上課。主要都是透過在地的老鳥帶菜鳥來學習滑雪,當然教的好與壞,就看你遇到怎樣的老師了,還依稀記得有個老鳥教菜鳥SB轉彎是說「用眼神」,這就有點讓人白眼了,不過也是有人很幸運可以遇到專業的國際認證指導員免費指導,所以這很看運氣。而老鳥多半都是免費授課,大方的犧牲自己的滑雪時間教人,這種推廣滑雪的精神倒是十分可貴。

相對有遇到老鳥的幸運菜鳥們,有些孤兒背包就比較可憐了,從頭到尾自己摸索,可能買到相對太硬的雪板、不合腳的雪鞋、沒有著裝的基本知識、SB binding扣環預留過長扣到底腳還是鬆動的導致膝蓋扭傷、鞋子沒穿緊腳踝扭傷,各式各樣的鳥問題,在他們滑了一個月之後都還會陸續發生。

這類的背包學習滑雪,由於是缺乏體系的教學,所以有些人就算雪感很好,但可能還是會犯一些基本錯誤,又或者進步緩慢,每週滑三天,季末還是後刃落葉飄飄全山等。但是另外的,由於在雪地時間長,也是很多人一旦接觸體系教學,很快就可以成為技術優秀的滑雪者。



再次者,大概就是盛行的體驗滑雪吧,大概是指出國旅行的其中一天或半天安排滑雪活動,但由於經費的短少,器材多半只是堪用,教練水準低下或者師生比誇張的低,一比四十以上之類的。有些人學的會,有些人學不會,這很正常。但由於時間短到學會全制動大概就差不多就沒了,由於沒有雪票,也要花很多時間在爬坡。不過神奇的是,以我過去在五龍的經驗,這些人都還爬的滿開心的。至於會不會再回來滑雪,這就不一定了。

但還有些人體驗滑雪是不安排教學的,這些時候我都很希望他們沒有雪票。不過,人定勝天的,他們可能有雪票,甚至還能把雪板穿上,從坡上衝下來,以旁觀者都會驚呼的方式落地,然後人以奇怪的姿勢扭曲,器材散落最好,沒散就要叫巡山員了。

不過也是有些人的體驗滑雪可能不會是這麼的戲劇性,而是我之前說的「拿起雪具,拍拍照,穿上雪具,拍拍照,用杖原地移動,又繼續拍拍照。」


看完上述的入門方式,也許你可以想想你的滑雪歷程中,是不是有一樣的狀況呢?但無論如何,讓我們繼續滑雪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