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

場地對於ski初學者教學的影響


那天談到Ski的初學者有兩種教法,轉腿與外板加壓,雖然是如此,但兩種教法大致上還是要在一個比較和緩的坡上面做教學。

因為陡坡會使學生無法克服心理恐懼,變成大A字,腿張到最開,根本沒有空間轉腿。當然這時必須得很快導入外板加壓或說重心轉換,但是幫助有限,因為大A字下重心怎樣轉換都還是在中間。所以從陡坡開始是在一個不適當的環境且打亂順序之下學習。當然在一般雪場上,初學者雪道可能有一兩段這樣的陡坡,但因為雪道還夠寬夠長,所以教練都可以用斜滑降(Traverse)帶過去這一小段區域,不會造成太大問題。但不熟戲場地的教練或者場地就是這樣的時候,學習就會變得非常困難。

分享一下實務上的狀況,如果有人去過苗場會知道,在飯店前面的初學者雙胞胎纜車上去後,可以往左轉或右轉,左邊比較寬、空間比較大、坡也比較緩和,但還是有點陡度需要用斜滑降帶過去,反過來另外一邊右邊就真的是滿陡的,而且有點窄大概是三個壓雪車寬(指導員們計算雪道的寬度單位是壓雪車)。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指導員,帶著他的學生在該地超級大A字直滑降,那樣的狀況真的有點慘烈,學生怕坡度到不敢把A字變小,而且重心不斷的往後傾,以致於失去對板子的控制,光光那個坡好像走了一個小時多,但反過來其他指導員走另外一側的雪道,狀況就好處理很多,我猜想這是因為該指導員對場地不夠熟稔,所以教程沒有設計好。

另外該場地我也觀察過有一位指導員,因為學生似乎滑不下去,所以學生在他的背後抱著他,兩個人的板子成為一個雪鐵龍的樣子,一個︽的形狀往下坡滑,如果這是一個教學情境的話,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是完全失格的。基於幾點原因,第一點,在教學上一個簡單的原則是不要有太多的肢體碰觸,我想這個大家應該可以蠻直觀理解的。第二點,一旦一個教練這樣帶學生,就無法分神在其他學生身上。第三點,這樣幫學生煞車並沒有辦法有效建立起學生的雪感,反過來如果是教練倒著滑,抓著學生的板頭,不但能觀察學生的動作,也能讓學生透過調整髖膝踝三個關節的角度來調整站姿,而這才是教練要教的。最後一點是當你帶學生到一個他沒有辦法自力滑下去的地方時,這就代表著你缺乏判斷場地與學生實力的能力。

所以,場地對於ski初學者的學習至關重要,我也有看過像是上面那樣狀況,然後成功滑下來的學生,那個學生就肌肉很壯,可以抵擋對抗這樣的坡度,但是後來的結果就是大A字習慣了,回不來小A字,更不用說是併腿了,所以在初級雪道總是很吃力、中級雪道非常的不穩定、高級雪道根本不敢帶他走。

在我認知的Ski學習進程中,A字一旦學會了,要盡快的介紹半制動,無論是先A字後併腿,或者是維持一個小小小小A字然後等待併腿自然發生,都是為了避免養成過度依賴內腳,A字收不回來的慘劇。而這樣的流程在有教練教的一般雪場大約是一天的進度,如果還有適合的場地也許一個上午就輕鬆達成。千萬不要讓你的學生太過依賴大A字,是我這幾年來觀察初學者教學裡一個重要的教訓。




追雪夢

最近遇到的一些人滿好奇我的故事。在鮮少降雪的台灣出生長大的人,到底怎麼走上全職滑雪指導員這條路?

人生的第一次滑雪是在2007年2月,大四寒假參加兩岸交流團,地點在北京,造訪的滑雪場是石京龍滑雪場。那時只有Ski可以選擇,沒有Snowboard。去滑雪的前一天,在網路看了一下教學影片,當天在沒人教的情況下,自己摸索著。

當兵退伍之後,再次接觸到滑雪,是在2010年2月在進入職場工作前,拜訪美國找好友,去了中西部兩座超小型滑雪場。當時,對於雪還不能說上癮,但就覺得滿有趣的。

回台灣後陸續短暫做了兩個工作,覺得日子不開心,不喜歡那樣的生活型態,草率辭職後,人生頓失方向。後來準備國考,但又定不下心,反而花很多時間在餐廳打工。那大概是目前人生最落寞的一年。後來因為當時的女友要來澳洲,想說在台灣也是不知道做什麼,去澳洲花兩年時間找方向或許不錯。

大概在2010年底時,就在思考澳洲的計畫。花了好多時間在網路上找資料,看到一篇阿里嘉的文章後,決定以後走向這個追雪夢。

滑雪指導員可以去各國的滑雪指導員協會考。澳洲是在APSI的網頁上報名。入門的課程與考試是一起的,要考基本滑雪與教學,內容課程都會教,但參加前要有基本的滑雪能力。滑雪指導員因為收入不高,不太容易養家活口,所以多半都會有其他正職工作,只有少數全職的滑雪指導員。

澳洲有五大雪場,三座在維多利亞州,兩座在新南威爾斯州。在網路上蒐集資料,發現維州雪場工作多半可以住在山上,可以每天滑雪。我第一份雪山工作是在Falls Creek的一間民宿,全部工作人員只有五人。工作每天六點起床上班,負責早、晚餐的送餐、洗碗與房間清潔。中午下班後直接去滑雪,滑完回來洗澡,晚上繼續值班。

Falls Creek的其他華人全部都滑SB,只有我滑Ski。每天就是回家看網路上的影片,像是中國紅花梁翻譯的影片。每天記錄一點,隔天上雪場操作。但沒人教,也不懂理論,沒有方向,進步有限。

某天,其他華人同事,因為是房務的關係,他們跟老闆借一間大房間開派對,那房間真的很大,大概可以容納12個人活動,陽台上還有按摩浴缸。我記得是那夜裡,大家齊聚看滑雪影片,而我在雪地的月光下,一個人在陽台打電話回台灣跟姊姊討論追雪一事的,想說該留在澳洲賺錢還是就去追日本冬天。姊姊鼓勵我去追雪,而也剛好有日本的換宿機會開出來。後來就蒐集到二簽,便飛往日本。
背包客時代有點不懂怎樣挑雪衣

2011年12月的白馬雪季,大概會是我最懷念的雪季。那裡的老闆和滑雪的同事一直鼓勵我追夢,最後才下定決心走上這條路。那時候就是努力尋找出路,知道APSI可以在北海道考試之後,努力準備。白天滑雪,晚上唸書。就當時所知,沒有台灣背包客考過指導員,對我來說是一條沒人走過的路,只好自己摸著石頭過河。

後來就是大家知道的那樣在北海道過Level 1考試,之後拿著二簽,上網申請回澳洲Perisher當指導員,然後在滑雪學校教更多客人、接受更多的訓練。同年考取Ski Level 2,帶朋友一起回日本白馬,爾後拿工作簽回澳洲Perisher考取SB Level 1,但Ski Level 3失利,之後就是考Level 3的無間地獄。

滑雪市場只會越來越大,想藉此文給鼓勵一些對滑雪有興趣的人往此發展。如果能有夠多的有心人可以走上這條路,大家一起增進技術、最佳化教學,在追雪的旅途,像候鳥一般,互相支援與陪伴,那是最好不過的。


-------
同文發表於T-WHY 台灣打工度假青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