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是原本在ptt上的文章,我預計把那邊的文章都整理整理,轉過來這邊發表。
在APSI的Lv 2 3 4 的考試當中,都有一項是MA,即動作分析,其中有張動作分析表,我們可以從動作分析表去看APSI體系是怎樣去看滑雪者的問題的。
我是Phil,在雪上已經1500多天了,邁向第十五個雪季。從單純看影片學滑雪,到精益求精的年度最佳滑雪教練,南半球征北半球討,不藏私的教導了三千多位學生,成為台灣第一位澳洲3級雙板教練。眾生何其多,我願是那個將整本滑雪祕笈交給你的人,因為讓你安全享受滑雪的快樂,便是我最大的成就。
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
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
第一堂advanced課
紀錄一下,目前遇到滑最好的學生。上週平日,上午第一節課是負責advanced的課,我第一次負責,有一對夫妻從頭跟到尾,說實在滿有壓力的,之前教過程度有這麼好的學生,大概就是些教練同事們。
說說他們的程度吧,男生大約是mid level 5,女生約是low level 5。這裡先說明一下,level 4(影片)是考一級指導員的基本要求,大約是藍線沒問題,雙藍線(或稱紅線、高難度紅線)會有點壓力,而level 5(影片)大約就是藍線跟吃飯喝水一樣,下簡單黑線稍感挑戰,併腿是一定要的,大概也已經會一點carving與小轉,而饅頭、粉雪或Crud也都嘗試過了,所以上課就是要加強這些東西。
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
最爛的雪季職位的普通鳥日子
上一篇拉哩拉雜的寫了「應徵雪季職位注意要點」這篇,東西有點多又雜。能在雪山工作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難以實現的夢想,但其實也可以很糟。為了方便各位想像,這篇會是寫一個綜合許多朋友的經驗,組合成的最爛的雪季職位的普通鳥日子,來說明打工陷阱到處都在。
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
應徵雪季職位注意要點
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
滑雪裝備入手順序指南
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
三天團的最後一日
滑雪課的準備與期待,來到了第三次上課。一般人上團體散課,基本上第三次上課大概都可以知道上課是怎樣的狀況,會怎樣進行。所以本篇主要要談的是,第一次滑雪連續上三天課,第三天大概會是怎樣的狀況。
在上一篇的文章我們提到了,第二次上課大概教導如何搭纜車,因為纜車比爬坡或魔毯都來的快,所以練習的機會大幅提昇,一般學生通常有可以控制方向與速度的一路轉彎滑下來。所以接下來的課程重點會由教練指導給予目標,像是原本的要會煞車、會轉彎、會搭纜車,漸漸轉換成學生主動學習共同討論目標,像是我想學側煞、滑快一點、轉彎急一點、倒著滑、原地轉圈圈等等。
由於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,多半的學生不會特別想要學習新的技巧,很多人會是想要逛逛山、走走環山道等。如果學生程度好、素質齊,有些時候第二天下午就可以逛山了,第三天要去玩些簡單的跳台、BOX或者穿樹林都可以,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多半會由教練提出方案,大家一起討論決定。
但如果認為參加滑雪團,就一定會逛山,其實滿為難教練的。如果學生的程度不佳,剛好雪場又不是特別容易逛山的雪場,那麼就很難進行了,況且團體課程進行到越後面,一般來說會越麻煩,很大部份的原因是學生的程度被拉開了,這也造成教練本身在教學上難以擬定方向。一般來說面臨程度比較落後的學生,多半就是進行補救教學,但是第三天還是重複的練習,有些時候只會使課程變得無趣,而這些學生有時難以進步,或許是心理因素大於生理因素,有點像是你沒有辦法叫醒裝睡的人,你也沒有辦法教會就是不想滑快的學生滑快。所以很多時候教練只好考量整個團體的情況,來決定要不要逛山,像是如果是八人一團,六個沒問題,兩個有點障礙,在兩個不會是太大負擔下,教練也許會選擇去逛山,但如果是落後的學生居多,或是逛山的瓶頸點太多,可能就只能在既有的場地滑雪了。
總結,三天的滑雪,大概可以從沒滑過雪,到可以從最簡單的纜車上,一路轉彎控制速度滑下來。至於是滑的很好還是有點辛苦,這個就要看每個人的資質。滑不好學不會,很多時候也不是滑雪者的問題,教練經驗不足、場地天候狀況差、裝備不良等等,各式各樣的因素都會有。但,嘗試新事物,不都是這樣開始的嘛?
在上一篇的文章我們提到了,第二次上課大概教導如何搭纜車,因為纜車比爬坡或魔毯都來的快,所以練習的機會大幅提昇,一般學生通常有可以控制方向與速度的一路轉彎滑下來。所以接下來的課程重點會由教練指導給予目標,像是原本的要會煞車、會轉彎、會搭纜車,漸漸轉換成學生主動學習共同討論目標,像是我想學側煞、滑快一點、轉彎急一點、倒著滑、原地轉圈圈等等。
由於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,多半的學生不會特別想要學習新的技巧,很多人會是想要逛逛山、走走環山道等。如果學生程度好、素質齊,有些時候第二天下午就可以逛山了,第三天要去玩些簡單的跳台、BOX或者穿樹林都可以,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多半會由教練提出方案,大家一起討論決定。
但如果認為參加滑雪團,就一定會逛山,其實滿為難教練的。如果學生的程度不佳,剛好雪場又不是特別容易逛山的雪場,那麼就很難進行了,況且團體課程進行到越後面,一般來說會越麻煩,很大部份的原因是學生的程度被拉開了,這也造成教練本身在教學上難以擬定方向。一般來說面臨程度比較落後的學生,多半就是進行補救教學,但是第三天還是重複的練習,有些時候只會使課程變得無趣,而這些學生有時難以進步,或許是心理因素大於生理因素,有點像是你沒有辦法叫醒裝睡的人,你也沒有辦法教會就是不想滑快的學生滑快。所以很多時候教練只好考量整個團體的情況,來決定要不要逛山,像是如果是八人一團,六個沒問題,兩個有點障礙,在兩個不會是太大負擔下,教練也許會選擇去逛山,但如果是落後的學生居多,或是逛山的瓶頸點太多,可能就只能在既有的場地滑雪了。
總結,三天的滑雪,大概可以從沒滑過雪,到可以從最簡單的纜車上,一路轉彎控制速度滑下來。至於是滑的很好還是有點辛苦,這個就要看每個人的資質。滑不好學不會,很多時候也不是滑雪者的問題,教練經驗不足、場地天候狀況差、裝備不良等等,各式各樣的因素都會有。但,嘗試新事物,不都是這樣開始的嘛?
訂閱:
文章 (Atom)